新民晚報數字報

首席記者曹剛 上海現有17條軌道交通線路,總裡程673公裡,路網規模全球第一。7月,軌交全網運送乘客3.1億人次,日均客運量超千萬人次。運營方的統計數據顯示,上海平均每個乘客每天要在地鐵車廂裡停留17分鐘。 工作日早晚高峰,當千萬分之一的你隨著洶湧人潮擠進列車,希望怎樣度過這17分鐘? 許多人每天重復著相同操作:最擁擠時,手腳幾乎無處安放;隻要稍寬松些,立即拿出手機,啟動低頭模式,似乎總想快點投入虛擬世界的懷抱,好忘瞭自己身處何方。 其實,地鐵不僅是主要出行工具,也是“可閱讀、有溫度”的城市第二空間。有時記得抬起頭,讓眼睛去旅行——仰望站內“星空”、瀏覽窗外“電影”或看看手邊拉環,也許會遇見很多別樣的精彩。 換乘時“望星空” 年近八旬的畫傢汪大文在外漂泊多年後,回到瞭日思夜想的傢鄉上海。目睹上海的日新月異,她決心用畫筆守護這座有溫度的城市。明天,汪大文的“上海屋簷下”系列畫作將在陜西南路地鐵站展出。匆匆經過時稍作停留,你將從畫傢細膩的筆觸中,盡覽市井百態和盛世繁榮。申城又將多一處市民乘客慕名而至的熱門地點。 這條藝術長廊今年已不止一次變身“打卡”聖地。6月,莫奈《睡蓮》、梵高《向日葵》、達·芬奇《巖間聖母》等7幅英國國傢美術館名作齊齊亮相櫥窗,引來眾人駐足。(見圖①)踏入長廊,仿佛穿越到英國,濃濃藝術氛圍讓“低頭族”抬起瞭頭。櫥窗陳列瞭絲巾、手機殼、馬克杯等衍生產品,藝術不再局限於博物館內,還能掃碼網購帶回傢。 7月,“神奈川沖浪裡”“OP眼鏡”等多件大英博物館藏品及授權衍生品空降陜西南路站,再次引發圍觀熱潮。趕路的人們暫時停下腳步,靜賞不同文明無與倫比的美麗。 相隔兩站的南京西路站,也人氣正旺——羅盤、迷宮、防沙鏡……眾多道具和佈景全搬進瞭54米長的櫥窗,逼真還原熱門網劇場景。人們仿佛置身於沙漠無人區,情不自禁拍照“打卡”。(見圖③) 地鐵站相對封閉的環境,為“沉浸式”體驗提供各種可能,從巧心設計的長廊櫥窗,到改頭換面的換乘通道。最近在徐傢匯站換乘,會走進一條“明日星隧道”。穿梭其中,抬頭可仰望燈光點綴的“漫天星空”,兩邊屏幕滾動介紹一檔歌藝比賽的選手。在這片互動奇幻空間裡,站在指定區域,面向電子屏揮手選人,再跨步確認,還能投票。 2017年3月,這裡曾是另一片酷炫星空。穹頂鑲嵌瞭16.2萬片亮片、5400串流星燈、1040盞增強光效。30名工匠耗時23天,營造出一片夢幻世界。“這是站內最寬敞的通道,便於客流疏散;頂部離地約5米,為設計搭建提供瞭安全距離;光線原本較暗,燈光特效能提亮空間,一舉兩得。”上海申通地鐵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傳媒策劃事業部副總經理金生華說,近些年來,地鐵公共空間開展多種藝術嘗試,佳作連連。“漢中路站‘魔法蝴蝶森林’、江寧路站‘江山寧和’、淮海中路站‘海派風情’和新天地站‘天地穿梭’等,提升瞭城市第二空間的文化藝術品位。” 隧道裡“看電影” 擠進列車,可供設計改造的空間明顯縮小,“低頭族”紛紛“重操舊業”。有什麼招數讓他們放下手機? 在漆黑的地鐵隧道裡,列車一路飛馳。偶爾望向窗外,除瞭看見自己留在玻璃上的倒影,往往別無其他。隻有停站時,隧道燈箱廣告上的畫面才會透過車窗與乘客“打招呼”。但在有些車站之間,列車行駛途中會從窗外突然跳出一段視頻,讓人眼前一亮,暫時忘卻出行路上的無聊和煩悶。 可能是某流量明星笑著推薦某產品,可能是熱門影視劇的宣傳片,也可能是一些動感的文字和圖片,介紹即將開幕的一場展會……窗外視頻流暢、清晰,時長一般10-15秒。展示這些微視頻的“屏幕”,可以隨列車“飛奔”,奧妙何在? 人眼觀察景物,光信號傳入大腦神經後,視覺形象不會立即消失,被稱為“視覺暫留”。地鐵隧道視頻正是利用瞭這一原理,在隧道內壁安裝瞭多個垂直的LED(發光二極管)陣列光柱,每個光柱高約1米,上面分佈著數百個LED,兩個光柱間隔約1到1.2米,各個光柱顯示的內容各不相同。當列車快速運動,並達到一定時速,就可以形成穩定的動態畫面。動畫片和電影也都是通過“視覺暫留”成像,區別在於:看片時人眼不動,圖像變換;而隧道裡光柱不動,人眼隨車高速移動。 在列車離站加速和進站減速階段,隧道視頻不會出現,因為勻速行駛是保持圖像穩定的前提。列車明顯加減速時,窗外畫面會大幅度左右搖擺,影響觀看效果。上海申通地鐵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傳媒策劃事業部總經理助理周雯介紹,全市目前有70個具備條件的隧道區間安裝瞭陣列光柱,涉及1號線到10號線的30多座車站。除非中途臨時停車,乘客平時很難看到這些光柱的廬山真面目。 屏蔽門“變魔術” 一連串驚喜,不隻在車廂和換乘通道上演。8月,2號線靜安寺站廳內出現4根可愛的創意包柱——72根表情豐富的薯條圍在四周,搭配“薪盡自然涼”“你在逗我”“不想動”等短語,肆意賣萌;同月,一根身高超2米的“榴蓮”包柱,高調亮相1號線徐傢匯站廳;4月,12號線龍華中路站廳的一根黑色包柱裝上瞭“沙包”,對準中心全力一擊,有機會獲贈拳擊手套;3月,13號線淮海中路站,包柱又變成瞭用亞克力和燈光打造的運動鞋氣墊…… 站廳立體廣告的創意層出不窮,讓乘客的目光應接不暇。另一些意外驚喜,正在站臺旁醞釀。 不久前,武漢地鐵6號線漢江路站,一處站臺屏蔽門的鏡面玻璃突然“變起瞭魔術”,成為一塊顯示屏,播映城市宣傳片。有車進站,視頻自動暫停,畫面消失;待列車離站,再恢復播放。類似的地鐵屏蔽門信息投影成像系統,在長沙地鐵也即將投入使用,無需改變屏蔽門結構,也不影響安全隔離功能。乘客在站臺等車的枯燥時光裡,將多一種“讓眼睛去旅行”的有趣方式。展示效果不但動感、新鮮,還能大量節省傳統物料支出,更節能環保。 上海軌交13號線項目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尤旭東透露,計劃今年底通車的13號線二期、三期,部分車站也在試點類似的屏蔽門投影成像技術,未來或將覆蓋到全市更多軌交線路。升級後的屏蔽門,不僅具有廣告投放功能,可以播放宣傳片、公益或商業廣告;更重要的是,還將成為全新的信息發佈平臺。 “所有的隧道視頻、屏蔽門和站內各類顯示屏,關鍵時刻都有可能發佈應急信息。如果遇到突發故障或重要活動導致線路臨時調整,後臺可迅速借助所有‘屏幕’發佈便民信息,提醒市民乘客及時應對,調整出行計劃。”金生華強調說,“從長廊到隧道,從車內到站臺,上海地鐵的種種精心設計,歸根到底都是一個目的——提供更加人性化、標準化和精細化的服務。” 列車上“別康橋” 部分隧道區間沒條件設置光柱,途中看不瞭“電影”,那麼不妨轉移視線,從漆黑的車窗外拉回明亮的車廂裡。另一些精彩,近在咫尺,就藏身門貼、壁貼或拉手上。 你有機會看到上海文藝界大咖對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祝福——“博覽世界精華,傳承中華文明”,來自83歲光榮入黨的老藝術傢牛犇;“上海的開放、創造、多元,成就瞭底蘊與活力兼具的文化性格”,道出導演、演員徐崢的心聲;奧運冠軍劉翔、吳敏霞、作傢葉辛、歌唱傢廖昌永、滬劇演員茅善玉及一些國際政要、參展商和市民的美好祝願,也都印在瞭列車裡。從7月25日到11月10日,2號線和10號線各開行2列“進口博覽會專列”,滿載盛會知識和各界寄語,在城市裡來回穿梭。 你有機會補一補航海知識——“全球首個年集裝箱吞吐量突破4000萬標準箱的是哪個港口?答案是上海港。”一問一答,都寫在車廂拉手上。12號線7月初開設“航海號”專列,車身內印有不少航海知識,還設置瞭趣味問答。在中國航海日到來之際,將看似遠離生活的航海主題,拉近到每個乘客身邊。 你還有機會和中英詩人隔空對話——重溫徐志摩《再別康橋》的雋永離愁:“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邂逅杜甫《春夜喜雨》的淡雅喜樂:“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感受彌爾頓《滿二十三周歲》的鴻鵠之志:“時間啊,這竊取青春的巧賊,竟這樣迅速地用雙翅運走瞭我的廿三歲”……上海多次舉辦“中外詩歌進地鐵”活動,每條線路均開過詩歌專列。(見圖②)地鐵之行,成為一場穿越時間與空間的旅程,上海又多瞭一片獨具魅力的詩意空間。 金生華介紹,近五年,“賀友直三百六十行漫畫”“筆尖上的非遺”“張大千和畢加索”“愛爾蘭詩人葉芝”“黨的誕生地·上海”“流動的盛宴·地鐵裡的上海博物館”“海派中醫”“禮贊上海社科大師”等200餘列專列陸續發車,構築起文化韻味十足的移動風景線。

油煙分離機台北靜電機保養價格>油煙處理機價格

靜電機


4CE669591D7BE319
arrow
arrow

    cwrth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